壓差平衡閥為什么要和靜態平衡閥一起使用?
動態壓差平衡閥為什么要和靜態流量平衡閥一起使用?
我們經常會收到關于動壓差平衡閥是否可以單獨使用的問題。為此,我寫這篇文章,希望從原理的角度來解釋這個問題,幫助大家在后續的設計中更有效地應用動態壓差平衡閥這一強有力的工具。
眾所周知,靜平衡閥可以解決不同端阻和管道長度造成的水力分配不均勻的問題,但靜平衡閥不能解決關小或關閉其他端對其分支的影響——即所謂的“動態不平衡”。采用動態壓差平衡閥解決這一問題——內置彈簧裝置,消除壓力波動引起的流量變化。
根據設計理念,在安裝動態壓差平衡閥時,應保證使用靜態平衡閥。在水利工程學院以前的研討會上,每當談到這個話題,總會有一些頭腦聰明的同學發現,如果單純考慮動平衡閥的產品特性,似乎完全可以取代靜平衡閥。在這種情況下,為什么我們需要安裝另一個靜態閥來增加成本?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動態壓差平衡閥的工作原理。閥門將安裝在供熱管道的回水管上,閥門上的工作腔通過控制管與供水管相連。壓力敏感膜驅動閥芯向下,消除外網壓力波動引起的流量偏差。
因此,從結構上講,動壓差平衡閥是一種彈簧結構。在調試過程中,彈簧的拉伸長度不斷變化,其Kvs值(即閥門開度)也不斷變化,通過閥門的流量需要通過以下公式計算:
動態壓差平衡閥的計算公式
當動態壓力平衡閥的Kvs值不斷變化時,不可能測量通過動態壓力平衡閥的流量。我們最多只能通過測量口測量兩端的穩定壓差δPL。
如果動壓差平衡閥不能實現精確的流量測量,則保證系統水力平衡的必要調試工作無法啟動。調試時,動態壓差平衡閥的設定值只能根據原設計過程中確定的壓降δ PL進行調整。然而,我們知道,只有像現場管道方向變化這樣的常見問題,才可能導致初始設計壓降的變化。因此,在現實中,用δ PL調節動壓差平衡閥往往不能真正解決問題。這會導致更多的浪費。
將靜態平衡閥和動態壓差平衡閥結合起來就可以完美解決這個問題——這里,靜態平衡閥的主要功能是流量測量,流量是平衡調試的基礎。只有在實際調試過程中,我們才能認識到匹配靜平衡閥的重要性。
單獨使用的壓差閥無法達到良好的調試效果。最多可以粗略調整到控制的δ PL。能調整到設計的δ PL嗎?先來看看這個δPL參數,它是指被控回路或對象應該控制的壓差值,這個值要結合相關回路參數來計算。通常,回路的設計流量參數必須可用,但通常不會給出該壓差。即使一個項目前期設計得很好,每個δ PL都有明確的標注,當δ PL達標時,對應的流量也可能達不到標準:比如回路中的過濾器堵塞,壓差足夠,流量就達不到標準,如果有靜平衡閥,就可以測量流量,很容易診斷出這個回路中的問題。因此,衡量天平調試效果的最終標準是流量,流量的測量需要靜平衡閥。此外,靜平衡閥的診斷功能也是系統不可缺少的工具。
同時,當單獨使用壓差閥時,毛細管焊接在供水管上。在一些系統中,由于水流不穩定,回水管中沒有水。但是此時供水管中的水已經通過毛細管傳導到差壓閥膜片的上腔,膜片有很大的損壞風險。當與靜態平衡閥結合使用時,靜態流量平衡閥上與毛細管連接的排水配件在出廠前都關閉了毛細管回路,從而避免了這種風險。
當然,讓心照不宣的組合發揮最佳效果的前提仍然是基于有效的安裝后調試,否則仍然會徒勞無功。調試的重要性一直被TOOE強調,希望能引起更多同行的關注。